大棚種植讓富村真正富起來
發布日期:2021-10-25
來源:三門峽日報 瀏覽: 人次
10月14日,在湖濱區交口鄉富村的田野上,一座座大棚矗立其中。在路邊的一座大棚內,白色的小花在綠油油的豆角苗間若隱若現,村民張軍廷正在精心地為豆角纏苗、打頭。
“我家有6個溫室大棚,4個簡易大棚,村里成立了合作社和信息部,專門幫我們銷售蔬菜,每年能收入20多萬元……”提起蔬菜大棚收入,張軍廷臉上樂開了花。
雖然村名叫富村,但在2016年之前卻是遠近聞名的窮村。“‘富村不富高峰不高’成了順口溜。村里小伙娶不到媳婦,姑娘只想外嫁,村集體收入為零。”富村監委會主任張月星感慨道。
“家里四口人,兩孔土窯,下雨還經常漏雨,每年種的糧食只夠吃,加上孩子上學還欠賬。”張軍廷因病無法外出打工,生活十分困難。2016年,張軍廷一家被認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,在幫扶干部的幫助下,他申請到了5萬元的無息貸款,開始發展大棚蔬菜種植。通過參加政府組織的免費技術培訓,張軍廷逐漸掌握了大棚蔬菜的管理技術,種植效益逐年提高,2019年掙了近20萬元。
“現在政策真是好,我們家住上了新房,家用電器一樣都不少,想吃啥穿啥隨時可以買,算是過上小康生活了。下一步,我準備再建兩個大棚,攢錢到城里買房子。”張軍廷信心滿懷地說。
在離張軍廷不遠的大棚里,村民鄧增元正在摘黃瓜……鄧增元有11個大棚,每個棚收入4萬余元。2018年,他用種大棚蔬菜掙的錢蓋了8間新房,現在家里有車有存款,日子過得紅紅火火。
“目前,全村建有大棚270個,蔬菜大棚種植面積達1200畝,集體收入80萬元,村民人均年純收入從2016年前的不到2000元增加到如今的2萬多元。”駐村第一書記王西東說。
據了解,今年湖濱區投資1100萬元扶持該村建設高標準日光溫室,并進一步提升村容村貌和完善相關配套設施,打造集休閑觀光、旅游采摘于一體的千畝蔬菜示范園。
一筆筆扶貧資金,一項項惠農政策……鼓起了農民的錢袋子,富村成了名副其實的“富村”。
打印
- 上一條:工作專班精準發力重點工作有序推進
- 下一條:既要“顏值” 又要“氣質”